(展览现场)
12月28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大匠之风”大师个展系列之“潘成松石雕艺术展”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二楼临展厅开展。展览围绕石雕工艺和思想艺术两条主线展开,一方面从知识科普的角度,为观众系统地介绍原石种类、工艺流程、雕刻工具、保养鉴赏等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成松的80余件石雕精品,展示潘大师鬼斧神工的雕刻技法和艺术造诣,让观众近距离感受石雕的艺术魅力。
石雕是指利用叶腊石、高岭石等天然石料,以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为题材,采用圆雕、浮雕、镂雕、线刻等表现手法,按照一定工艺流程,雕刻出的具有一定空间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象,能够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审美特质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品和艺术品。
(展览现场)
石雕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先民们便开始了原始的石雕创作活动。商代时,出现了非常精美的石雕艺术品。到了汉代,画像石流行,石雕艺术有了很大进展。六朝至隋唐时代,以佛教为题材开凿的石窟造像,使石雕艺术迎来辉煌。宋、元以来,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和兴盛,民间石雕工艺迅速兴起、发展。明清时期,石雕艺术百花齐放。近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石雕工艺遍布全国。
哪些石头最名贵?一件石雕工艺品需要经过哪些流程,又会用到什么工具?石雕作品的保养有哪些讲究?如何进行精准的石雕鉴赏?这些问题都可在展厅中得到答案。
潘成松1991年毕业于泰顺技校石雕班,先后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如奎、倪东方、张爱廷和林福照学习石雕技艺,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石雕非遗传承人。
潘大师的作品以2002年为界,2002年前重在传统,功在刀中;2002年后融合现代审美观,着重写意雕刻艺术。本次展览共计展出潘大师1999年至2017年间创作的80余件石雕精品,通过“故乡”、“人生”、“生命”、“心境”四个单元,展现潘大师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金色廊桥展品
浙南山城泰顺,历史悠久,素有“中国古桥之乡”的雅称,境内有各式桥梁900多座,又因现存最多的为廊桥,而被称作“廊桥王国”。为什么泰顺会有这么多的廊桥呢?原来,老底子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大路(石砌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桥上建造屋檐,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起到风雨亭的作用。
这件作品《金色廊桥》浓缩了潘大师自儿时起熟悉的家乡景致:村落、廊桥、古道、凉亭,还有流水、梯田、人家、风水树、龙王庙等,折射出泰顺当地独特的村野农耕文化。
生命的旋律展品
这件作品采用一种特殊的石材---蓝钉石,它是蜡石中软与硬相间的代表石之一。其中,蓝钉硬度与玉石相同,黄白色的部分硬度则为蜡石的硬度。因此,在创作时,需兼施以玉、石的雕刻技艺,有较高的难度。
春风吹又生展品
该作品选用粗质石料,别出心裁地采用木雕的劈雕技法,老辣的刀法与细致的刻画紧密结合。作品通过树皮上生出的一抹新绿,诠释着季节变换和生命轮回。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明年的3月3日。在元旦、春节、元宵等传统节假日期间,博物馆将以“石之美”为宣教主题,推出“童心画石”、“文心写石”、“匠心雕石”和泰顺民俗演出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