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县(古属泉州府惠安县)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与晋江、南安,合称泉州三邑。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东北部介于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东临台湾海峡。
惠安在福建闽南地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存在,与传统的闽南风俗文化相比较,惠安民俗较为另类,考古发现,惠安先民属闽越族,人们滨海而居,资食于海,有断发纹身的习俗。
惠安风俗,含岁时节日、衣食住行、婚丧喜庆、行业习俗、信仰崇拜、礼仪风尚等等,是经过千百年来古越族文化、中原文化以及海外华侨长期交融,嬗变而逐渐形成的,颇具闽南侨乡特色的民俗风情,显得古朴淳厚,而又五彩缤纷。
惠安县崇武古城
惠安县城风景
惠安县主要风景及名胜古迹分别为:崇武古城、净峰莲城卫城、科山寺、科山森林公园、净峰寺、净峰惠女湾、平山寺、一片瓦寺、聚龙小镇、中新花园、溪滨公园、净峰龙山书院、中国雕艺城、山霞青山宫、 山霞青山湾、崇武半月湾、崇武西沙湾、小岞惠女民俗风情保护区、崇武赤湖海滨森林公园、崇武石雕博览园、紫山笔架山、净峰惠安女民俗风情、涂寨文笔峰、涂寨安固石亭、 辋川虎屿岩景区、辋川侯卿古驿道、螺阳盘龙古驿道、螺阳沈厝民居群、螺阳灵山仙境、黄塘施琅将军陵园、螺阳王潮墓、大岞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音楼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走马埭现代农业观光园、净峰金熊观赏园、武功大夫第、西沙湾解放军烈士庙、獭窟妈祖庙、龙山书院、玉岭古寺等等。
惠安女指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群特殊的民间风情女人,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惠安女,从狭义上来说其实是惠东女,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东部崇武、山霞、净峰和小岞四个镇,是地地道道的汉族。她们的服饰,也深深地影响着周边的乡镇,如东岭、东桥和辋川等。据当地人说,几百年前,她们由中原移居于此,因海边生活为防风而佩带花色头巾和橙黄色的斗笠,花巾上还有编织的小花和五颜六色的小巧饰物;上身穿着紧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脐;下身穿着特别宽松肥大的裤子,腰带是扎在肚脐下面。
身着传统服饰的惠安女
身着传统服饰的惠安女
惠安女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大多以渔业为主。当男子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时,惠安女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善家务、多才艺,不论下海、耕田、开公路、修水利、锯木、扛石头、拉板车,还是雕石、织网、裁衣和经商做买卖,敬公婆、教子女,不分粗活、重活、细活,事事能干、样样出色,里里外外自然成了勤劳的代名词。进入惠安的崇武乡间,旅行者还会坐上由惠安女驾驶的各式摩托车,而男人们则把精力放在抚养小孩,雕刻、打鱼、照看店铺上。惠安女因美丽、勤劳、贤惠和一身奇特服饰而著名,不仅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独特民俗景观,更为崇武古城增添了难以言表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身着传统服饰的惠安女正在劳作
安石雕是中国福建省的传统雕刻技艺之一,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历经一千多年的繁衍发展,仍然保留着非常纯粹的中国艺术传统,保持着很完整的延续性,至今未被西方外来文化所异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早在1600多年前的晋朝,惠安石雕作为永久性的艺术已被应用。建国后,惠安石雕工艺精益求精、日臻完善,建国初期北京十大建筑物、著名侨领陈嘉庚的集美鳌园等,都闪烁着惠安石雕的艺术光辉。2003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惠安“中国石雕之都”称号、2006年5月20日,惠安石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1月4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惠安县“中国雕刻艺术传承基地”牌匾、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惠安“世界石雕之都”的称号。
惠安石雕
惠安石雕
惠安石雕
惠安石雕早期主要服务于宗教,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主要体现在宫观寺庙的建筑设计、雕刻安装,寺内外塔、亭、柱、栏等的建造雕刻,以及对神佛造像出神入化的雕刻上。
惠安传统石雕工艺,俗称“打巧”。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捏、镂、摘、雕、四道工序,惠安石雕在艺术风格上,讲究形神兼备,富有动感和气势,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动态美和神态美;在艺术特征上,突出纤巧、流丽、繁缛、精细、神奇,含有细节语言,富有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体现南派石雕婉约精美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