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石雕瑞兽席镇,高8厘米,底部宽9厘米。席镇在圆饼形底座上雕刻类似于狮子形状的瑞兽,石质较软,灰色,在扩大镜下能见到石英等颗粒物,属泥岩一类石材。
席镇在汉代极为盛行,大多为铜制,古代使用“席镇”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在没有出现立式高形家具之前,古人多席地而坐,当然,不是直接坐在地下,而是铺垫有一种由稻草或竹制品编织而成的席,由于席的四角容易翻折过来,既影响美观也容易挂伤人的皮肤,于是出现了席镇,席镇的功用就是压住席子的四角,避免席上翻折。讲究的贵族家庭席镇多用铜制,或铜错金鎏金等,极尽奢华,并雕刻有人物纹和各种动物纹,如虎、狮、羊、飞禽等瑞兽。
席镇不仅是中国古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成语“割席断义”就是出自南朝《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中载,管宁和华歆是好朋友,管宁因华歆对钱财和仕途比较向往并把席子割分二半,大声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随即“割席断义”。
其实朋友之间因一点小事,或观点不同就质疑其品行并然决交,实再是有点勉为其难,事实证明;日后管宁和华歆都成为了天下有名的才子。
此件清代石席镇所雕瑞兽是以狮子为原形,也可称辟邪,在古人心中除了实用;镇席、更能够镇宅保平安,在今天看来仍是一件不错的古代石雕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