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欧洲回流的作品。说到古代石雕人物,大多是释道神仙。
网络图片
反正世上无其人,谁也没见过。
网络图片
历代工匠所镌,或仙风道骨,或庄严肃穆,或丑怪奇谲,或随心而为就中的圣手巨擘,倒是为我们留下了可观的不朽之作。
清末明初石雕人物局部
不过,民间早就有“画鬼容易画人难”一说。从写实主义的视角出发,以形写神,神形兼备,做到雕张三不是黄五麻子,雕藏獒不是非洲雄狮,丁是丁,卯是卯,真实不诳,倒也要得。
网络图片
试想,如今还有一些美国人,以为我们男的还在吊烟袋,女人还在缠小脚。怪伐?
清末明初石雕人物局部
因此,在清末民初,这些如实刻画反映实际,接地气的民间百相人物雕件,“留洋”出国,让云里雾里的老外真实地些华夏子民的容颜相貌,穿戴习俗,倒是在艺术里兼具现实的意义。
清末明初石雕人物局部
这百多年前的实录人物,即使我们今天看来,也是真实、新鲜、有趣、耐看的。
网络图片
真实的历史遗存,比那向壁虚造式的艺术,总还多储蓄了一层价值。
清末明初石雕人物局部
这四件石雕,也许不该称为“一组”,彼时结队“出国”的,应是世俗百态的一大群。石雕采用寿山白芙蓉,材质、手工一流,写实而不失个性,高手。尤其百年后,衣着犹色彩鲜活,亮丽如新,这着色工艺,不知还有专家可解密否?
清末明初石雕人物一组
四件作品,高在13至16厘米间,说到价格,只相当于高级石雕工艺师的一件小品。
网络图片 白芙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