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寻城记·广州陈家祠的那些事儿》第一期的文章中,小游就为大家展示过陈家祠的石雕工艺。不少读者反馈:“石雕上的图案如此精美,小编你能细说它们背后的故事吗?”
一块块花岗岩石,在雕刻大师独具匠心的技法下,被赋予新生的意义。今天小游就给大家说说石雕背后,那些民间传说和美好祝愿。
日 神 、月 神
首进正门两侧有一对连同基座高达2.55米的抱鼓石。石鼓基座精雕细琢,左右两侧分别饰有代表男性的“日神”,女性的“月神”。他们手拿阴阳镜、照妖镜,有驱除邪恶的用意。日神、月神是我国原始社会自然崇拜的对象。也代表了古人对天地、日月星辰、山川草木、江河湖海等等这些自然属性的敬畏与追崇。
日 神
月 神
木 棉 花 开
每年农历二、三月木棉树先开花,后长叶,花冠五瓣,枝头上满挂的橙黄或橙红,极为美丽。古代广州木棉树种植广泛,广州人对木棉花有着特殊的情感。木棉树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木棉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艳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木棉花开,鸟雀集聚,寓意着春回大地,万物新生的旺盛生命力。
风 云 际 会
在陈家祠后进中路南侧的檐廊石栏板,雕刻有龙虎际会一图。自古以来,虎被称为百兽之王,象征勇武和神异镇邪之意。古代有在门上或房屋四角悬挂虎骨头的习俗,认为可使子孙兴旺、家庭繁荣。《后汉书·耿纯传》:"大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奋迅拔起,期月之闲兄弟称王。"故后人常画龙虎组合的图案,寓意有才之士遇到难得的机会,平步青云。石栏板的龙虎之间还雕刻有“禹门”。在古代神话中,鲤鱼跃龙门(今称为禹门口)化身为龙,因而这幅石雕也有升官、飞黄腾达的寓意。
天 下 文 明
陈家祠后进西路南面檐廊石栏板雕刻有4只栩栩如生的孔雀。孔雀性情温驯,外形美丽,雄雀尾开屏更是光彩夺目,因而自古就被视作珍禽异兽。据《逸周书.常训》记载:九德谓:“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古人认为孔雀有九德,即:一、容貌端正;二、声音清澈;三、步行相序;四、知事而行;五、饮食自洁;六、常念知足;七、结伴同行;八、不淫不乱;九、忠贞相伴,常被视做吉祥太平的象征。石栏板上的孔雀石雕,两只成年孔雀相向而鸣,小的两只互啄亲昵,营造出一幅和谐温馨的气息。
月 台 望 柱 头
陈家祠的聚贤堂月台栏杆柱头,雕有一盘盘菠萝、杨桃、仙桃、佛手等岭南佳果,这些岭南瓜果不乏岭南特色,又寄寓了陈氏子孙终年以礼果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的虔诚敬意。
雕佛手瓜石望头
雕桔子石望头
雕石榴石望头
雕桃子石望头
石雕作为陈家祠的主体建筑部位,无论台基、台阶、垂带、墙裙、柱础、劵门以及柱子上方的月梁和雀替上都随处可见。
刘关张三结义
太白退番书
它既是陈家祠百年工艺的艺术见证,也是先人寄托情感、表达期望的载体。这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无惧风雨侵蚀,只待你去了解、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