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雕飞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26日,黑龙江省博物馆推出馆藏精品“石雕飞天”线上展览。
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的“石雕飞天”,是1973年黑龙江省考古队在绥滨县中兴金代墓群中的M4号墓葬发掘出土的,当时有残缺,后修复。“石雕飞天”系单面透雕而成,料质为寿山石,质地温润光滑,色泽典雅。边长8.3厘米、通高6.15厘米、厚1.1厘米。
这件“石雕飞天”是黑龙江女真人墓中的随葬品,中部为一飞天女神,面相丰腴,头梳双髻,袒上身,裸双臂。左臂举至胸前,掌心向内。一朵卷云遮盖了向上擎起的右臂。女子衣带飘逸自如,似嫦娥奔月,上下及两侧分别衬以一朵扶摇直上的荷花和若干滚动的卷云。人体、衣带、卷云和荷花,以不同的动势和飞行速度,形成了强烈的音乐感和舞蹈感。作者运用圆润豪放、气脉相贯的线条工法,生动地刻画出飞天飞翔时的韵律,使飞动的形体和运动的气势融为一体。
飞天在佛教中是“天地司乐之神”,每有佛会,便凌空起舞,“不啖酒肉,以香为食”,故称香神、乐神或香音神,是佛的八部众之一。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乐神,由于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歌神。
女真人原信萨满教,金朝建立后,因受汉人、契丹人影响而崇信佛教和道教。从资料来看,当时“全国崇重道教,与释教同”。公元1123年—1135年,黑龙江地区佛教徒除汉人、契丹人外,其中尤以女真上层贵族居多,墓中出土的这件“石雕飞天”也证实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