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雕网 - 石雕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清末著名寿山石雕刻大师林元水作品《衣锦还乡》在福州震撼亮相
W.biz | 商业搜索

清末著名寿山石雕刻大师林元水作品《衣锦还乡》在福州震撼亮相

信息来源:oooddd.com   时间: 2021-05-24  浏览次数:10

  5月23日,清末著名寿山石雕刻大师林元水的作品《衣锦还乡》在福州亮相,引来极大关注。

  

  

林元水作品《衣锦还乡》。

  “该作品是林元水的典型代表作品,也是林元水的精品之作,林元水刻人物须发、海浪波涛,喜用尖刀开丝,接连不断,行刀流利,精致活泼,精巧绝妙,颇称绝技。里面的微雕技艺呈现,更是令人叫绝。”寿山石收藏家陈永清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该作品将在福州公开展出一周时间。一周后,该作品的收藏者黄坚说,该作品今后将不再公开展出。

  

  

林元水作品《衣锦还乡》。

  林元水(1876~1937年),闽县后屿乡人。幼随堂兄林元珠学习寿山石雕。擅长人物、古兽,尤擅雕刻飞鳌印钮。刻人物须发、海浪波涛,喜用尖刀开丝,接连不断,精巧绝妙,颇称“绝技”。晚清至民国时代,微雕微刻主要盛行于福建省一带。其中著名的有林元水(1876年一1937年)、林清卿(1876年一1948年)等。

  据了解,清代末期在寿山石雕刻派别上分为西门派和东门派,西门派以浅浮雕、薄意雕为主,东门派以擅长圆雕而闻名于世,因此东门派又称为圆雕流派。发源于福州东门外的后屿村以及毗邻的樟林、寿岭、横屿各村,以同光年间的林谦培为鼻祖。"东门流派"修光善用尖刀,精巧玲珑,矫健华丽。作品雕镂结合,追求装饰效果。其嫡传高足为林元珠,为东门派副座人物。他的徒弟有堂弟林元水、次子林友清及郑仁蛟等,也卓有成就,一脉相承,共成一个“东门派”。

  林元水自幼随堂兄林元珠学习寿山石雕。擅长人物、古兽,尤擅雕刻印钮。刻人物须发、海浪波涛,喜用尖刀开丝,接连不断,行刀流利,精致活泼,精巧绝妙,颇称绝技。林元水款十二生肖兽钮,个个憨态可掬,刀工筋力遒健,特别着意于毛发等细节的处理,印章上镶嵌的红、蓝、绿、黄小宝石更是熠熠生辉锦上添花,艺术造诣令人叹为观止。值得一提的是十二枚印文字体及内容,求教过多位篆刻老师,均答不识,说明林元水的才识学识已让今人望尘莫及,如今当代的工艺大师似乎都难以望其项背矣。

  

  

林元水作品《衣锦还乡》。

  林元水的高超技艺已传承于长子林友枝(1900-1954)、三子林友竹(1904-1952)、孙子林炳生(1930-1986)、曾孙林荣发、外孙郭功森(1921-2004),外曾孙郭祥雄(1956-1997)、郭祥忍。

  “明清时期,福州东门外鼓山后屿乡已是雕刻艺人云集之地,经林谦培、林元珠、林元水、郑仁皎、林友清、林友竹、林友枝等几代大师的发展,这里的寿山石雕艺术日臻成熟和完善,且独具特色,形成‘东门流派’,后屿从此也变成远近闻名的石刻之乡。”(《寿山石雕元老论文集》第34页。福建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这段关于东门流派的简短历史记载中,林元水居于第三,而林友枝为林元水长子,林友竹为三子。东门流派的七位大师,林元水父子占了三席。

  当代寿山石雕艺术大师郭功森、郭祥忍的身上不仅流淌着林元水的血脉,更是把林元水寿山石雕表现的美学思想,融圆雕、浮雕、镂雕、透雕、薄意雕于一炉,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传承有序,让寿山石文化文明得以承上启下、流芳后人。(记者 王家源 福建福州报道)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石雕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