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雕网 - 石雕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福建小伙将14吨玉石雕刻成“东海龙宫”,专家:价值无法估量
G.biz | 商业搜索

福建小伙将14吨玉石雕刻成“东海龙宫”,专家:价值无法估量

信息来源:oooddd.com   时间: 2021-06-22  浏览次数:12

  中国历史上,有关龙宫的传说在前蜀杜光庭所著的《录异记·龙》有记载,:“子华罢秩,不知所之,俗云入龙宫得水仙矣。”,而当时在拍86版的《西游记》中就是以这本书的形象为蓝本所取材的。

  龙宫起源于唐代诗人李白所著《将进酒》中的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历来关于龙宫的传说更是多的数不胜数,相传,延黄河流鄄城西南的四十里处附近有一座天然的湖泊,每年到了盛夏时,这片湖泊就会被大片的烟雾所笼罩着。

  

  而每到每年的冬天,这个湖的湖面就像一面镜子一样透彻,在这湖泊附近的不远处就住着一个书生,而在某天的夜里,这个书生却突然在湖边扬声高歌起来,这个时候,从湖水之中就缓缓出现了一个身着白衣的老人。

  

  书生看了老人后深感诧异,连忙给他行礼,这个时候老人只说自己是这个黄河龙宫的主人,因为书生常年都住在河边的缘故,故而在无形之中保护了龙宫,为了表达对书生的感激,老人决定要赠送给书生无数的金银财宝以及美女侍从。

  但这个书生却断然拒绝了,于此也留下了“天地存玄机,田野隐龙宫。凡尘有神奇,贵在不言中”的绝唱。而大众眼中龙宫的形象一直停留在当年86版《西游记》中的“东海龙宫”,也有人曾经用重达13.8吨的石头,活生生用雕刻技术将龙宫还原的淋漓尽致。

  

  这个石头是牛蛋田,是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这种石头主要产自于福建省的寿山乡,故而又称作“寿山石”,虽然没有田黄石那么昂贵,但是它本身产量不多且凝润沉着,如果处理得当那将会是个非常独特的一块石头。

  关于用寿山石其雕刻史也已经过去了1500多年了,在南朝时期就出土了用寿山石雕刻的石猪,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一般,而善于用这种石头雕刻民家有清朝初年的杨玉璇,周彬,故而又出现了一个雕刻但是两个流派的派系划分。

  

  而现在雕刻龙宫的雕刻家名叫林镇,他就是从小非常热衷于西游记,尤为是孙悟空于龙宫借宝那一段,巨大的如意金箍棒让年幼的林镇感到十分震撼。而自从走上了雕刻的道路之后,他就一直想雕刻出来一个龙宫。

  但是可惜是一直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材料,在2010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这块重达13.8吨的牛蛋田,但是怎么运下来成为了林镇的难题,为此林镇还特意修建了一条足以让这块石头运回家的路。

  

  这块巨石首先被林镇进行了用工具在内部进行了凿空之后,俨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鱼缸,整个鱼缸长达到了2.2米,高达到了1.8米,厚度达到了惊人的1.3米,外壳则被林镇保存下来后,接下来就要发挥林镇的“奇思妙想”。

  怎么才能够把里面还原成一个龙宫成为了林镇面临的第一大难题,等到林镇创想后,再进行了内部结构的划分,将其一凿一凿打造出一个龙宫的雏形后,再一凿一凿雕刻出人物的细节以及物体的刻画。

  

  这期间林镇未曾使用过稍微大一点的机器,就是为了保证龙宫的完整性,而经过长时间的雕刻加上林镇高出绝技的手艺,一个龙宫俨然出现在了眼前,这个龙宫最为让人引人注目的是里面的如意金箍棒。

  支撑起整个龙宫的如意金箍棒在林镇的手底下刻画的可谓是惟妙惟肖,和《核舟记》中的核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更让人惊艳的是,连上面的字体都是用的繁体字,而在一些假山以及鱼儿的映射之下,一座活生生的龙宫映入了眼帘。

  这还不算完,等到雕刻完成后,林镇还加以灯光以及玻璃装饰,连当时的专家都不由自主的惊叹,甚至都无法进行估价,可见林镇的手艺高超之处。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石雕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