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传承,
寿山石匠研习古人之法,
创独到之技艺,
如今的寿山石雕是传承最系统、完善的
非物质文化遗项目之一。
本期,
《福建非遗档案》带你去探究,
寿山石雕刻技艺,
认识一个不拘传统的寿山石雕新秀。
多数的寿山石雕艺人们都是从小学艺,而杜海中却是典型的“半路出家”。2006年,他考上福建教育美术学院,主修国画,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选修课上看到了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的寿山石。

那是杜海中人生中第一次见到寿山石,没想到就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它。后来,学校导师将他介绍给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丽娟老师系统地学习寿山石雕刻。从2011年认识黄丽娟老师至今,已有10年的光景了。

“有些人会选石头,比如选一些田黄啊,选一些的荔枝冻啊,就是一些质地相对好的石头,但老师对石头无分别之心,主要还是艺术的表达。”说起老师黄丽娟,杜海中的口吻中满是崇敬。

黄丽娟,出生于1958年,从艺近50年,是寿山石雕刻界首位女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擅长人物圆雕,寿山石作品现代感强,生活气息浓厚,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大奖。


“教徒弟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像海中他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不下去了你拿来,我给你提点意见,点拨一下你再回去做,主要是要开动他的脑筋,培养他的自立能力”。黄丽娟在教学中,从不局限海中的思想。

在创作中,海中尤为钟爱的是一个名为“寺坪石”的石种。“寺坪石,是寿山石里面最普通的一种石头,他被火烧过,被土埋过,被水冲刷过。它保留了古代人的切痕、凿痕、锯痕,像是从古代传承而来的一个物件”。

他认为,每块石头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观察它们,听懂他们,便能创作出直击人们内心的作品。

从娇憨的玄鸟、色彩浓重的牛蛋花瓶到古拙质朴的佛像,海中一直在探求寿山石的多种形态。
“传统的寿山石雕太规矩,而且现代人仿古人的作品,也很难仿出传统的感觉。我觉得一块寿山石雕的艺术创作远比它本身要有意义。”

寿山石雕取山中璞石,
赋石胎以生命,巧匠雕其形,能工生其灵,
一块顽石也能绽放出别样的秀丽,
新一代的寿山石雕艺人们又会如何创作,
交出怎样的一份答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