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雕网 - 石雕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东家APP:“接手爷爷的青田石雕技艺,现在他怀疑我是女娲后人”
W.biz | 商业搜索

东家APP:“接手爷爷的青田石雕技艺,现在他怀疑我是女娲后人”

信息来源:oooddd.com   时间: 2022-02-22  浏览次数:12

  青田石,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因其质地坚实细密,温润凝腻,色彩丰富呈蜡状,带油脂或玻璃光泽,无透、微透明或半透明,花纹奇特,易于篆刻。

  早被古人发现利用其妙处来制作文房雅玩,石碑、香炉、佛像等。

  

  潘建军是青田石雕艺师,今年36岁,说起他和青田石的缘分,从18岁做青田石雕件开始,至今已18个年头。

  一切都像命中冥冥注定的缘分与安排,36岁的光景,半生做石雕,今后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这块石头在他生命里所占的年岁和比重。

  而潘建军与青田石雕的缘分,注定必然发生。

  这一切源于浙江丽水市青田县山口镇这座他出生、成长的城镇。

  

  相传远古时代,一块女娲用来补天剩下的五彩遗石,因自愧派不上用场,于是向娲皇请缨到下界,后来五彩遗石下凡的地方就是青田县,这块五彩遗石也因此被称为青田石。

  青田人对青田石的了解与喜爱是伴随在骨子里的。自古以来,开发、制作青田石艺术、工业用品已成为这座城镇的传统产业。

  石矿周围村子上了点年纪的老人,几乎从前都有过以制作青田石雕刻为生的生活。

  潘建军的爷爷便是村里手艺最绝的石匠之一。爷爷擅长做房屋附件装饰、大型摆件的雕刻。

  沉重的大件石雕,特别考验师傅的水平和耐性。

  潘爷爷有着手艺人的执着和青田人踏实肯干的劲头,更有着一锤一凿敲出的对青田石的热爱,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石刻中度过简单而平静的岁月。

  

  晚上,潘建军常常是听着爷爷凿石的“叮叮当当”声入睡的。早晨,又是在爷爷磨石的嚓嚓声中醒来的。

  因为做大型摆件是个不简单的活,一件石器的图案纹样常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完,有时甚至几个月。

  跟随爷爷生活的日子里,年少的潘建军便在这种“试验场”式的现场熏陶中潜移默化的“无师自通”了。

  17、18岁时,他便自己“瞎倒腾”做出了第一件石雕摆件。虽然对细致精巧的功夫掌握还不到位,但有模有样的雏形便出来了。

  爷爷一看,这个平时不闹腾,不显山漏水的孙子继承自己手艺,便把自己一生石雕技艺毫无保留的传给了潘建军。

  “可以说,我不是学院派,也没有拜师跟随谁学习,就是看爷爷做,自己就会了,爷爷又传授了他一生对石头的理解、打磨的实践经验给了我。”

  接手爷爷祖传石雕技艺的潘建军,也从大形摆件开始了自己的石雕生涯。

  

  山水、花鸟、佛像,这些大型摆件常雕刻的题材,内容宏大,纹饰组图较多,几件作品下来,也逐渐让潘建军掌握了过硬的雕刻表现手法。

  “做大型摆件,尤其像复杂的山水图,对一个石艺雕刻师的积累和帮助是比较大的。做过了大型的、复杂的摆件,再来做小件作品,相对不复杂的作品,雕刻技艺上就不是问题。”

  随着市场对文房雅玩的印章、印纽的追捧,潘建军也调整了自己一部分雕刻作品比例到印纽中来。

  小小的印纽,雕刻图案可以不复杂,讲究的是一个造型的雅致。潘建军意识到,这与大型摆件不同的是要对青田石材有特比深的了解和把握,把石材最美的特点结合巧雕手法表现出来。

  灯光冻,因其纯净细腻、温润柔和如玉般的质感,和半透明色光照下灿若灯辉的色相观感,潘建军在这类石材的运用上尽量表现石材之美,以线条简练流畅、造型不繁复的瑞兽作为钮加以衬托,不夺石材之光彩,又为石材做点睛之刻。

  

  封门菜花黄因其石纹色彩艳丽明亮,如油菜花般金黄璀璨,表面油性十足,如流油的金沙咸蛋黄,给人以“王者”、“至尊”、“精贵”的质感,在这类石材的雕刻表现上,潘建军又会选择能体现石材之尊贵霸气的雄狮造型瑞兽印纽加以表现。

  尽管雕刻技法经验积累深厚,潘建军仍然觉得石雕艺术是件没有止境的艺术,他仍旧把自己当学生一样不断学习,探索,钻研。

  跟同行交流、请教,到各地博物馆或藏家手里的印章观摩,都是他吸收精华,提升自己的途径。

  有时候,没有灵感了,或者觉得表现差那么一点时,潘建军就索性放下手中的作品。

  去看别人的作品,去查看古籍文献参考借鉴有益的指导,待有灵感启发时,再去顺畅的完成未完的作品。

  “现在,我没有把做青田石雕作为一门工作,去刻意要求自己要做多少,每天要做什么。这于我,就是懂事起便知道会与它有分不开的缘分,是注定的要与它相伴一生的事业。我现在不给自己设限,有好的技法,不错的题材,构图设计,我都会去学习,探索。”

  | 潘建军 (东家匠人:苍石精舍),石雕匠人

  作者:霁蓝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石雕网证实,仅供您参考